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文化室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子见南子” 非丑事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7月06日
版次:
12
| 闲话春秋 |
“子见南子”,历代多被非议。
孔子与南子相见一事最早见载于《论语》:“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大意是说:孔子与南子相见,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如果做过不道德的事,老天爷就惩罚我。
《论语》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只是事情的结果,对于事情的起因和具体过程,并没有作直接的交代。据其它相关资料分析,可以推断当时孔子与南子相见是有特定原因的,非但不是一件丑闻,反而是一件值得赞许的事。
据《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子见南子”是在孔子第三次到卫国之时,这年孔子56岁。按常理,一个美艳的女子,怎么可能同一个颠沛流离、无职无权的老头子“约会”呢?南子之所以会见孔子,无非是想目睹一下这位著名学者的“真容”,并向他征询请教一些疑难问题而已。
对孔老夫子而言,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自己流亡到卫国,要靠卫灵公的支持才能暂时落脚。在这种背景下,孔子怎么可能会犯忌“私会”南子呢?
孔子向子路发誓自己是清白的,进一步说明“子见南子”必定是在一个公开且合法的场合下进行的。在会见期间,没有发生任何违反礼仪的情况。
从史书的记载可知,南子为了达到面见孔子的目的,竟用施手段设利益引诱的办法,由此可见南子求见孔子的愿望十分强烈。作为一个古代女子,南子敢于打破礼教的约束,努力向名师请教的大胆做法,是很难得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南子是春秋时第一个主动向孔子请教而得以参与孔门学习活动的女人。同时,孔子能够接受南子的会见要求,也是贯彻“有教无类”教学方针的最好证明。子路和后人认为此事不光彩,乃偏见也。 □杨皑
上一篇:
下一篇:
薯粉索
上一篇:
下一篇:
薯粉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