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太公分猪肉”习俗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7月06日版次:12
| 民俗撷趣 |
  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是流行广府地区的一句俗语,大意是指一团和气的平均主义。人人分到猪肉,表示人人都将得到祖先的福荫及保佑。
  旧社会,每年宗祠中最热闹的事情便是“太公分猪肉”。
  过去重男轻女的观念比较严重,只有生男孩才叫“添丁”,分猪肉也是男人们的事情。
  每年祭祖时节,所有在过去一年中增添了男丁的家庭,都必须送一大块重量达到一二十斤的猪肉到宗祠,用于祭祀祖先,同时在宗祠内增添一盏油灯,寓意“添丁”。然后,男性中德高望重的老人负责将这些猪肉平均分给各家各户。这些辈分比较高的老人都会被孩子们称为“太公”。
  “太公分猪肉”的当天,宗祠内外都要点燃几挂鞭炮,宗祠里济济一堂站满了全族的男丁,这些慈祥和蔼的老人认真地将猪肉切成小块。
  族中的每一个男丁都能从太公手中获得一块包含着祝福意味的猪肉,这就是“太公分猪肉”的风俗。
  清明祭拜的是“众村太公(祖先)”。祭祖完毕,在大宗祠进行分猪肉,按男丁来分派。
  族人生下男孩后,元宵节期间要在祖屋悬挂一盏花灯,灯笼上写着这个男孩儿的姓名,告慰列祖列宗,族中又添了一灯,拜祭礼成后宴请族人。这个挂过灯的男孩子才算是“丁”,族长把这个小儿的名字写入族谱后,他就是这个宗族的一员。逢年过节分钱粮和猪肉时,就按族谱中的男丁来分配。
  祭祖后在祠堂设宴,称“祠堂饭”,用“切菜”(咸萝卜丝)3—4两、烧猪的肥肉、猪杂等装在钵头(大碗)的底层,上面再砌上一块块烧猪肉(大约8两),一钵为一份。一般男丁可自带酱油,白米饭任吃。60岁以上村民可以带上一个孙子,70岁可带两个,80岁可带三个。60岁以上男性每人分得一份,70岁以上有两份,80岁以上可得三份,90岁以上者,想拿多少就拿多少。
  若是拜祭各房的小太公,比较富裕的房系,二趟父老(父老的年龄以60岁为标准,50—60岁,称为“二趟父老”)都可入围,50岁就可领取1钵,60岁可取2钵,依此类推,越高龄者越多。当天还设“老人饭”,宴请族中60岁以上的老人。
  “太公分猪肉”的习俗一度中断,后又陆续恢复,但与旧时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如:猪肉的费用不一定是“太公”一人或村里的公共产业承担,而是由同姓族人自愿捐助和按人口分摊;仪式不分男女,族人可以自愿参加;猪肉不按人头分,加工以后按席直接摆在酒桌上,男女老少共同享用。“分猪肉”是村中的重要活动,即使已搬离本村甚至移居海外的族人,也会尽量回村参与。
□南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