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阳江一段“四合院情”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7月06日版次:12

  阳江四合院一景。

  提起四合院,人们立马想起北京旧城。每逢戏剧中涉及到北京,总会见到四合院影迹。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顾名思义就是“四面都用房子合围起来”的住宅,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四合院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上至故宫颐和园,下至寻常百姓小院落,无处不散发着浓郁且悠久的历史韵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华丽殿堂。
  中国的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体系,除了山墙之外,单体建筑本身大多不设厚重的墙体,没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四合院各座建筑都面向内院分布,整体防御主要靠周围的一圈院墙来完成。
  北京四合院由正房、倒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围合成一个口字形,中间是一个庭院。从择地、定位到确定建筑的尺度都极讲究风水。其大门以广亮大门最具代表性。
  令人意料之外的,在广东西南的阳江,疫情之后也崛起一座四合院,不过,它不是用来居住,而是用于饮食与展览。出于好奇,近日笔者步入阳江四合院,准确的说,是阳江十八子四合院。
  进人阳江四合院,笔者眼前,花木丛丛,古董物俱交映,满目生辉。古雅的建筑,辅之以木雕、扁额、柱饰、砖雕、石兽等等细部装饰,更增加了四合院的艺术魅力。
  内中设置九龙壁,非常夺目。比较网上放出的九龙壁,真可谓以假乱真。笔者知道,在我国现存的三座九龙壁中,大同九龙壁是建筑历史最悠久、建筑面积最庞大、最富艺术魅力的一座。另外两座在北京,一座在北海公园,建于乾隆前期,一座在故宫皇极门前,建于乾隆后期,其建筑规模更小于前者。大同九龙壁较北海九龙壁要高大三倍,始建于1392年,比之时间要早350年。笔者忙拿出手机,按下快门。
  可以说,此四合院,取材北京四合院,某些方面胜过一些北京四合院。比如大小庭间,一对对古联令人浮思:“文章经济苏学士,翰墨图书王右承”“人间梅花淡结隣,家瑶草藏香延客”“诗书万卷有奇客,花莫满庭生雅趣”“无事此静坐,春来草自青”,等等,可谓琳琅满目,有近百对,都是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精彩诗句及对联。
  笔者巧遇应邀前来阳江四合院古董文物作鉴定及指导的广东省政府文史馆员、省收藏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山市著名的收藏家余乃刚先生,他一一告诉笔者,四合院内的数百件收藏品都是真迹,不过有的因年久失藏,需要复迹罢了。主人告诉笔者,他是利用四合院结构、外景,按结构铺设从各地收集回来的古董文物,让游客进院享受美食的同时,能享受中华文化的陶冶感染,有种文化自信感受。
  “怎么想起在广东西南阳江办起个四合院?”今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老字号协会会长、十八子集团总经理李积回告诉笔者,十五六年前,他的父母去北京旅游,回来跟李积回说北京的四合院真好,可惜还没有机会在四合院吃一顿饭。讲者或许无意,但十分孝顺的儿子听了却放在心上,他经一番调研,为着传承中华文华,下决心在阳江建一座四合院,既了却父母在四合院吃饭的心愿,开放后更让当地公众一览光彩,让年轻一代知道什么是四合院。
  三年疫情之际,他和公司顾问杨明四处奔波搜寻古董和设计自己特色的四合院。终于在今年春夏之际,阳江四合院食府开始对外开放。这里已成阳江人来人往热闹的一角。人们不仅是饱食口福,更是争相观院内的古董呢!
  四合院,一种专属中国的精神和文化,是一种优雅与从容,是一种境界与智慧。可以有“春有百花秋有月”之景色,可以有“笑看风轻云淡,闲听花静鸟渲”之心态。
  阳江一段“四合院情”,自然风景与匠人之心的完美结合,老一辈与当今一辈的传承融合,含蓄蕴藉的诗画情趣中,更蕴藏了丰富的精神世界,表达着主人不事张扬的淡泊心境和承传中华文化的向上心态。
□冯创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