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京东瞄准预制菜C端最大平台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8月31日版次:10

  数据显示,2022年京东超市预制菜增速超过100%。

  预制菜C端市场怎么做?已经消失的舌尖英雄和趣店,似乎预示着这条路并不好走。但电商巨头京东却发现了不一样的途径。
  利用多种网络平台,通过KOL(关键意见领袖)传播加大推广力度,京东在预制菜品牌形象、专业知识、直播营销、自媒体推广等方面,积累起相当口碑,并逐步解决教育消费者这一难题,有望在预制菜C端市场,率先实现突破。
今年推出两个自有品牌
  今年,京东预制菜业务分别针对高端客群及大众市场需求,推出“京加坊”和“即食家”两个自有品牌,并且都已经上线平台进行销售。
  目前,京加坊产品达到7款,商品类别分别有油爆麻辣小龙虾、蒜蓉小龙虾、金汤酸菜鱼、和牛拌饭料、日式蒲烧鳗鱼、椒麻小酥肉、十三香小龙虾等。即食坊的产品有3款,分别是烤肉、烧烤牛肉串、麻辣小龙虾。
  虽然上线时间不长,却收获了不少关注,其中京加坊的油爆麻辣小龙虾底下的购物评价达到了2万多条。
  相较于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2022年7.98亿元的营业收入,面市不久的京东预制菜单纯从平台的购物评价来判断,整体的销量有很大的距离。
  不过,笔者认为京东入局预制菜的雄心并不在打造自家品牌,而是通过试水预制菜,深入了解供应链,打破预制菜走向C端用户市场的困局。他们试图通过合作预制菜品牌,做服务C端用户最大的预制菜销售平台。
预制菜走向C端不容易
  近几年,预制菜在C端的发展显得有点水土不服。跨界入行的舌尖英雄、趣店预制菜消失,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C端用户的认知尚未培育起来,这些品牌就迫不及待地企图通过加盟形式快速扩张。
  不仅陆正耀、罗敏,深耕餐饮行业多年的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早早就推出了预制菜品牌贾国龙功夫菜,甚至还尝试将其作为线下主打推到餐饮门店,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现在不少餐饮门店使用的都是预制菜,在广州珠江新城上班的白领彭小姐表示,只要味道过得去,多数情况下都会接受。“不过要是餐厅明确表示用预制菜的话,可能不会选择。”
  当预制菜走向零售货架,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并没有认同。居住广州番禺区的孙女士家里有两个小孩,日常逛超市的时候,即使看到货架上有酸菜鱼、小龙虾等预制菜式,也不会考虑购买,因为计算价格并不便宜,又觉得还不如自己动手做健康卫生。
  叮咚买菜推出的预制菜独立品牌“朝气鲜食”主要布局经销、代理、终端大客户等B端渠道走向C端的线路,同样效果不佳。可见,预制菜品牌企图通过经销商加盟走向C端餐桌,并没有那么简单。
网络平台易培育市场信任
  随着更多网络平台入局,情况或将改变。今年3月,京东超市发布《2022京东超市热销趋势品报告》显示,京东超市预制菜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120%,2022年增速超过100%。从线下走向线上的预制菜,得益于平台流量倾斜以及品牌曝光,更容易培育消费者信任。像麦子妈、叮叮懒人菜就正在通过抖音的电商平台营销出圈。
  除了抖音,美团同样通过美团买菜早早入局预制菜,据了解,美团买菜作为美团自营零售业务,持续深耕自营商品的研发。其中,快手菜、轻糖烘焙、秘制卤味等系列都已成为众多一线城市消费者的日常购买产品。
  预制菜品牌进驻电商平台,培育消费市场。预制菜C端困局,电商渠道已然成为了最好的突破口。目前预制菜主要是以B端为主,随着KOL传播力度加大,C端将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潜力。
  去年9月,京东预制菜负责人赵煜表示,“京东未来三年规划打造20个销售亿级预制菜品牌,打造5个销售过五亿级预制菜品牌。”京东今年动作频频,在河南鹤壁浚县投建的京东预制菜产业园正加快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将打造成全国知名的预制菜加工产业基地。
  今年8月,京东预制菜业务团队前往了上市企业国联水产进行参观调研,双方针对预制菜生产线、产品研发、行业痛点、发展规划等多个领域展开了深度洽谈。企图成为预制菜品牌走向C端突破口的京东,也给予了正在崛起的预制菜品牌新的启示,电商渠道或将成为预制菜一个最好的发力点。
□黎思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