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助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12月07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当下正值就业招聘旺季,各地各类招聘考试密集举行。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网络平台,有的“助考中介”以“考试援助”为名诱导求职者作弊,以此牟利。这种乱象甚至蔓延到校内考试,由此催生了一条地下黑色产业链。(12月5日新华社)
  @李泽超:网络平台商家以“课业辅导”“课程辅导”等为幌子提供考试作弊等服务的行为,一经查证属实便构成违法。相关平台应提高商家准入门槛、加强资质审查,对于认定提供作弊服务的商家,应将其及时列入黑名单并主动向有关主管部门上报;可能构成违法犯罪的,平台可将相关线索移交公安机关。
  招聘企业应提升反舞弊技术,封堵技术漏洞,防止考试舞弊。对于“走捷径”的考生,企业应取消作弊考生的成绩和录用资格;若发现已入职人员是以代考舞弊等欺诈行为通过招聘考试的,可依据相关规定取消聘用合同。
  @朱昌俊:考试作弊灰色产业链的存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过往就有一些作弊案件被查处。但是,在当前背景下,由于各类线上考试越来越普遍,以及作弊生意的线上“推销”变得更为便利,导致这种灰色产业的规模变得更庞大,同时参与门槛也变得更低。像一些招聘考试的“代考”费用也就百余元,甚至还声称“包过”,这显然对部分应聘者形成了不小的诱惑。因此,对这类游离在灰色地带的作弊生意,打击和防范也必须跟上。
  比如,“代考中介”广告一般是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一些甚至是“光明正大”地进行推销,平台方面理应采取干预和屏蔽措施。比如,对一些可以确定的“代考中介”账号应该及时纳入黑名单,并主动将相关线索报告上级部门。就目前来看,这些营销行为其实一点都不隐蔽,平台治理的难度并不大,关键还是要积极承担起该有的把关责任,而不是睁只眼闭只眼。应该看到,若纵容这种灰色广告,很容易向受众传递一种错误的信号,即请代考作弊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说,各网络平台都应该守土有责,通过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压缩作弊生意在网络上招摇过市的空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