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0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首个天然气冷源冷水养殖示范项目在深圳落地
实现鱼类反季节繁殖 补足市场空窗期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1月11日
版次:
10
同一工厂区内,既有天然气(LNG)接收中转,又有活鱼冷水养殖?随着第一批鱼苗成功投放,我国首个基于LNG冷源的冷水养殖示范项目日前在深圳市大鹏新区的中国海油广东大鹏LNG接收站正式落地。
走进这座依山傍海的绿色能源工厂,“鱼翔浅底”如今在厂区里已梦想成真。
大鹏LNG接收站的生产工艺,是利用海水与零下160多度的液化天然气进行换热,使之气化后再输送给下游用户。在这一过程中,海水被冷却至15-20度的低温。这种温度的海水,在南方海域尤为稀缺,却非常适合高经济价值的偏低温鱼类生长。
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的指导下,大鹏LNG变废为宝,利用冷排水开展渔业水产品的养殖研究。养殖项目与深圳重点水产养殖企业联合攻关、共同合作,改造利用接收站内的闲置明渠,打造现代化的工厂养殖试验区,养殖高经济价值鱼类、虾、蟹和海参等海产品。
目前,项目主要选用石斑鱼类、笛鲷类等鱼苗,在鱼类生长的关键时期将其投放至冷海水中进行肉质改良养殖。根据品种的不同,每期鱼苗约需数月即可成熟上市,预计年产量将达到10万斤。
凭借得天独厚的天然冷能和水质优势,大鹏LNG接收站冷水养殖项目可以通过控制养殖水温,实现经济鱼类反季节繁殖和全年可繁殖生产,补足市场空窗期。同时,与普通水产养殖相比,大鹏LNG接收站内的冷水养殖,确保了养殖环境的新鲜和活力,保持了海水的原生态。而以纯净、健康的水质为鱼类提供了几乎无菌生长的环境,也不需要添加鱼药。据测算,通过利用LNG冷能,该项目单位养殖水体全年可节约制冷电耗3940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6吨。 □秦绮蔚
上一篇:
龙头竞争白热化 “一蛙多链”开新局
下一篇:
尝鲜需谨慎 认准溯源二维码
上一篇:
龙头竞争白热化 “一蛙多链”开新局
下一篇:
尝鲜需谨慎 认准溯源二维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