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教师退出机制为何难以推行?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1月16日
版次:
02
1月7日召开的北京丰台教育理事会2024年工作会透露,丰台区将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打破教师“铁饭碗”观念。对聘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聘期结束后学校可不再续聘,或降低岗位等级、调整岗位聘用。对于不服从组织安排或者安排到新岗位后年度考核仍不合格的,学校可按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除丰台外,宁波、贵阳等多地教育主管部门都曾表示要进行教师退出机制的相关尝试。(1月14日《成都商报》)
探索教师退出机制,长远看是为打破教师“铁饭碗”,近期看则是激励教师不“躺平”。对此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就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线教师。“现在的老师已经很‘卷’了,很难出现‘躺平’情况,如果再给老师增加这类压力,只会让老师更‘卷’。”也有专家指出,学校的考核是比较“内卷”的,一味强调退出机制,只能造成更严重的“内卷”,恶化整体的教育生态。还有教师也表示,一些“躺平”状态的教师有中高级职称,或是学校管理者,要让这部分人退出,肯定存在很大难度。
还有声音指出,探索教师退出机制,这本身就是伪命题,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确立了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教师和公务员都是国家公职人员,都是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政审、公示,层层筛选而后录用的,并且还有一定的试用期,合格之后,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是能基本胜任本职岗位工作的,除非师德出现严重问题,否则依法是不能将其简单“退出”的。若师德出了问题,如猥亵学生、体罚殴打学生、索要家长钱财等,已不能教书育人,自有相关法规、纪律来将其“清退”。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属于多此一举。
在现实中,实施教师退出机制确实有难度。据报道,此前多地虽出台了教师退出机制,但几乎均没有教师被“退出”,只要师德师风不存在问题,教学活动正常开展,教师的综合素质达标,不会出现辞退。即使有的老师被学校开除或辞退,主要是因为违反师德等问题。对于网传的“末位淘汰制”,一些地方予以否认。
由此可见,探索教师退出机制,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类探索没有价值。多年以来,由于编制制约,教师人员流动性不足,教师编制考试竞争激烈,一编难求,导致教师行业“新的优秀教师进不来,不合格的教师出不去”。一些地方虽对教师实行封存编制、全员聘用、竞争上岗、绩效考核,也是为打破教师绩效分配时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和“铁工资”现象,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但其实,对于那些在考核中表现不佳的老师,并没有一定的淘汰清退率,只不过少干点事、少拿点工资而已,少数教师仍存在“躺平”现象。如何进一步寻求破局、打开禁锢,从制度层面堵住个别教师“躺平”的可能性,有探索总比原地踏步好许多,哪怕只引发一场公众讨论,也是促进教师行业进行深刻反思的契机。
要探索教师退出机制,恐怕不应仅局限于某个区域内,而应从顶层、从全局推进,从整个系统推进。同时,制定更为合理的考评机制更为重要,需要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等评价机制,如果重视学生考试成绩、升学率等功利指标,恐怕会加剧基础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如果多地探索的教师退出机制确实难以执行,沦为噱头,后续各地应进一步考虑如何改革对教师的管理与评价体系。正如专家所说,没有退出机制的管理体系肯定是不完善的,教师整体的管理体系需要这一机制的存在。
(作者何勇海,时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飙车炸街”
上一篇:
下一篇:
“飙车炸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