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9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数字工厂控温控光 养虾不再“靠天吃饭”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4月16日
版次:
09
三门欧迅数字化工厂内景。
■ 小档案
姓名:李来国
地址:浙江台州
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
养殖面积:800亩
关键技术:数字化工厂养殖,实现24小时水质监控、调节。
南方农村报记者 龙禹含
“作为一名山东人,早期瞒着父母养虾还是有压力的。”浙江逸泽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来国毕业于浙江宁波大学海洋学院,2013年,出于对水产养殖业的深厚热爱,他辞去了稳定的体制工作,投身于养虾事业。
凭借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如今的他已成长为中国渔业协会对虾分会会长及三门欧迅数字化工厂养虾项目负责人,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李来国坚信,养殖业将趋向智慧化、集约化、设施化,并认识到精英型养殖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他在创业初期便积极招募水产科班出身的技术人才,成功搭建了一支由16名成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其中包括8名研究生和8名本科生。
在这支“金牌团队”的支持下,李来国借鉴山东蔬菜大棚的控光控温技术和高位池模式,在浙江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将自动化投饵、自动排污、实时在线水质监测等技术集成在一起,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生态化、集约、高效的现代化养殖模式。2021年初步尝试,李来国团队便创下了一年养殖两造、产量达100万斤的纪录。
2023年,李来国团队投资8000万元启动了三门欧迅数字化工厂养虾项目,利用凤凰山、蛇蟠岛、宁波等800多亩农业设施用地,建设总计210口搭载工厂化养殖系统的高位池。
目前,该项目已有102口塘建成并投入使用。2023年,每口塘的平均产量稳定达到了10000斤左右。“未来所有项目全部建成并投产后,年产量有望达到400万斤。”李来国表示。
传统工厂化养虾每立方米产量可达30至40斤,而李来国的数字化养虾体系每立方米产量为15斤,但他依然坚定自己的选择。
李来国介绍,数字化工厂的“控温控光”技术实现了对棚内水环境的24小时监控,还能抵御暴雨、低温等外在天气的影响。再利用菌藻的协调作用进行水质调控,可减少换水量,降低患病率,保障对虾养殖全程的稳定、可控、可持续。“摆脱了‘靠天吃饭’养殖传统。”他说。
李来国认为,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已进入微利时代,行业将愈发规范化,并逐步向美国式的“精英农业”模式靠拢。
上一篇:
对虾价连跌三周 30头仅20.5元/斤
下一篇:
今年连江鲍鱼 预计投苗20亿粒
上一篇:
对虾价连跌三周 30头仅20.5元/斤
下一篇:
今年连江鲍鱼 预计投苗20亿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