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票贩子”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5月04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五一”假期到来,节日看一场热门舞剧,或者心仪歌手的演唱会,是不少人的选择。然而,看演出需要警惕购票诈骗。据江苏省公安厅发布的警示短信,近阶段,诈骗分子在“闲鱼”“微博”等二手交易和社交平台发布明星演唱会等演出虚假售票信息,以“渠道票”“内部票”等名义实施诈骗,已有超过百名群众被骗。(5月1日新华社)
@刘豫:面对盘根错节的“黄牛票”,如何整治背后乱象,亟需各方形成合力。
首先,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当严格执法,加大对倒票行为的打击以及惩戒力度,形成法律威慑,快刀斩断“黄牛”及其利益链条。同时,有关部门也应要指导相关平台堵上安全漏洞,筑牢防火墙,有针对性地进行打击,加强网络空间的巡查执法。
其次,票务平台等销售方应建立严密的审核和检测机制。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一些演唱会开始施行强实名机制以及采用“人脸识别”检票系统,可以将“黄牛”堵在购票平台外,有效净化交易市场环境。同时,票务平台应实时监测演出票源及流向,推动票仓公开透明,促进演出票务公平交易。
此外,票务平台也应主动增加票源供给,不断满足消费者丰富的文化娱乐需求,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演出环境。
@李洪兴:有媒体梳理了“黄牛”倒票过程:先拿到购票者身份信息并收取定金后,利用抢票软件随时监控所需车次退票情况,或者将此前囤积的车票有计划退票,再使用购票人身份信息抢回,最后通过网络支付等渠道完成交易。倒票手段升级了,治理监控的手段也得升级。
比如,针对当前“黄牛”从线下转战线上的现象,需要完善相关法规,堵上技术漏洞,加强警方网络监控力度主动出击,不断压缩“网络黄牛”生存空间。问题总在“变脸”,但早发现、早预防、早应对是不二法门,制度设计更科学一些、政策制定更周密一些,是治理“黄牛”现象的关键一招。
@柴春元: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2条规定,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处拘留,还可并处罚款。那么,这里的“第三方”是如何拿票和转票的,这个问题很有必要弄清楚。若其中存在倒票的情况,就应依法予以处罚。要知道,一旦“黄牛”与有关二级票务平台人员“合作”,甚至直接披上平台的新马甲,做起倒票的老勾当,对演出票务市场秩序将造成更严重的破坏。
二级票务平台作为近年来涌现出的新业态,若能健康发展,有望成为现场演出市场繁荣的杠杆。但要达至这个目标,就不能缺乏规范的指引和有效的监管,尤其要警惕换了马甲的“黄牛”捭阖其间。期待各地在打击“黄牛”的工作中,多留意平台这个新领域。清除平台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倒票“元素”,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对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都将有所裨益。
上一篇:
撕掉标签,自信青春无需定义
下一篇:
农产品亮相广交会
上一篇:
撕掉标签,自信青春无需定义
下一篇:
农产品亮相广交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