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支持“新农人”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0月12日
版次:
02
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新农人”不断涌现,他们运用现代科技知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规划师、植保无人机驾驶员、民宿管家……这个国庆黄金周,在四川蒲江明月村,乡村规划师邓小玲结合当地资源,发展文旅文创产业,带动村民增收。从四川蒲江明月村的乡村规划师邓小玲,到广东广州的植保无人机驾驶员沈笑芬,再到山东沂南的民宿管家杜纪伟,他们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让乡村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新农人,是乡村发展的引领者。以邓小玲为例,她敏锐地洞察到明月村的资源优势,将文旅文创产业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成功打造了明月国际陶艺村。在她的带领下,明月村从一个偏远的小村庄变成了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打卡地。邓小玲深知,乡村规划并非简单地拆旧建新,而是要为乡村找到持续发展的产业之路。她的成功,在于她对乡村的热爱和执着,更在于她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新农人,是农业现代化的推动者。沈笑芬,一个28岁的植保无人机驾驶员,她将科技力量注入农业,助力农作物增产增收。她的选择,体现了对农业现代化的坚定信念。沈笑芬深知,农业是一项需要毅力的事业,但只要抓住机遇、勇于尝试,就能在乡村这片广阔天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她的成功,为乡村青年树立了榜样,也为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新思路。
新农人,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杜纪伟,一个32岁的民宿管家,他凭借细腻的心思和热情的服务,让游客感受到乡村的温暖。他深入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将民宿打造成体验乡村生活的重要载体。杜纪伟的努力,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之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内涵。
新农人的成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为乡村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社会各界也纷纷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新农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乡村人才振兴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如何培养更多新农人,让他们更好地扎根乡村、服务乡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不久前,一份针对1500名青年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64.7%的受访青年考虑成为“新农人”并愿意付诸行动,57.6%的受访青年认为新农人需要具备新技术、新设备等的学习和运用能力,51.9%的受访青年期待“新农人”帮助农民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
可见,培养新农人,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让新农人享受到与城市人才同等的待遇和保障。如此,方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让新农人扎根乡村,需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和条件。只有这样,新农人才能在乡村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支持新农人发挥特长,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创业空间。同时,提高新农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作者:杨潇,金融从业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青春养老人”
上一篇:
下一篇:
“青春养老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