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青春养老人”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0月12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一边是朝气蓬勃的“00后”,愿为养老事业学习专业技能,一边是日渐衰老的“爷爷奶奶”,渴望被倾听和陪伴,当“朝朝”与“暮暮”不期而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对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的现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为“夕阳红”事业注入“朝阳”力量。他们拥有一个可爱且响亮的称号——“青春养老人”。(10月10日新华社)
  @吴玉韶:当前,以护理员为主的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多为中老年人,青年人较少;养老社工、健康管理师等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由于培养时间长,养老服务经营管理人才也严重缺乏。但毋庸置疑,银发经济是中国未来最确定最稳定的朝阳产业。巨大的人才缺口预示着广阔的就业创业前景,养老服务业的诸多可能性等待青年人才去挖掘与创造。
  建议养老机构可从人才来源渠道、提升人才素质能力、健全人才评价机制、重视人才使用管理、完善保障激励措施等方面入手,吸引广大青年投身养老服务业,培养能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服务、紧急救援、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服务的专业人才。一方面,着手解决薪酬保障这个核心问题,坚持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加大褒扬激励力度,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薪酬分配制度。另一方面,在人才使用端着力,通过优化岗位配置、健全人才使用机制等方式,强化养老服务人才的使用管理,持续为养老服务业注入青春力量。
  @樊金林:养老院的转型发展需要依靠更多年轻人。然而现实中,一线青年护理员和社工长期短缺,相比较护士专业出身的护理员,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护理员工资待遇更低,这也导致养老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养老院“大厂”刷履历,攒够了一线护理经验后,再跳槽到民办养老机构做管理层,真正坚持做一线护理员的年轻人不多,靠的是一份信念。
  @李仪:在很多人的惯性思维里,养老照护人员就是“端屎端尿”,就是干“伺候人的活儿”,不需要什么学历,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就能胜任。养老需要这样的基础服务者,但远远不够,本科养老服务管理专业重点培养的是能够胜任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的人才。护理学之外,学生还得掌握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除了参与一线护理工作外,更多偏向于管家、活动策划、项目研发等。
  中国正在加速迈向老龄化社会,随着越来越多50、60后步入老年,有着相对不错物质基础和文化水平的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简单的照护,更在意的是如何让晚年生活更精彩。这几年,年轻人策划与参与的养老新模式频频“出圈”:杭州推出的“多代同楼”长者陪伴计划,年轻人和老人温馨互助;上海“网红养老院”90后社工,组织老人们办起时装秀、跳起女团舞;天津一养老院90后负责人,带着“90后”爷爷奶奶拍短视频收获90万粉丝。经过培训的年轻人,有更专业的管理和运营能力,也能为老年人分享新知识,带来新乐趣,这是传统“养老人”无法取代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