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过期大米卖学校

不良商家为何敢?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0月15日版次:02
| 兴农评 |
  近日,群众举报,重粮集团酉阳县粮食有限责任公司一粮库将过期应急大米重新打码新日期后,销往当地部分乡村学校。10月12日,重庆市场监管局查实后通报,该公司违法销售过期大米11.6万公斤,其中2.3万公斤流向学校。
  而今年6月,审计署公开披露,多地审计发现,农村学生营养餐供应方面,供餐单位违规经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情况时有发生。可见,重庆的案例并不属于罕见情况。为何受伤的总是乡村学校?
  从监管层面看,乡村学校分散,先进设备和专业人员缺乏,高频次、高质量的检查难以实现。从乡村家庭看,乡村家庭对食品安全认识不足,许多外出工作的父母无法关注学校食品供应情况。从乡村学校看,剔除贪腐等因素,学校经费紧张,在食品采购上选择余地小,在固定成本制约下,采购上可能更倾向价格低廉的食品。
  要加强乡村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需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大公开透明力度,定期公开供应商信息,利用审计、财政、人大、群众等力量,对供应商、学校及相关方面加强监督。
  其次,可以统一供应为基础,建设监管体系,包括电子数据监管和人力抽查监管等。利用大数据加强流程监控,识别异常,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调动社会积极性,特别是镇、县的群众力量,弥补乡村家庭家长缺位的遗憾。村干部、族老、乡贤等力量也可以组织起来,监管食品安全、校园安全等问题。
  校园食品安全无小事,乡村学校囿于客观条件容易被不良商家盯上,更应成为监管部门关注和保护的重点,为乡村孩子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方壮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