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农村“零工养老” 揭示农民养老困境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0月15日
版次:
02
| 农讲所 |
舅妈今年65岁,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如今在家带孙子,农忙的时候在自家的土地上耕作,农闲的时候则在附近的村庄打零工。村里和她一样的人有很多,而她算是“工作队”里比较年轻的一个。
因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往往在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且碍于熟人社会的“面子”,一般对工人的年龄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参与采摘的人员年龄多在60-80岁之间。以药菊采摘为例,为了保证花朵的完整度,需要人工逐个采摘,在药菊收获的季节,种植大户一般以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的形式聘请附近村庄的居民帮助完成采摘。其他工作如蒜薹采摘、药田除草、菜地封土等,按照劳动强度不同,每小时工资在5-10元之间,多采取现金日结的方式,称为“日结小工”。
日结小工作为农村非正规就业的代表,多数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临时工作,不仅收入不稳定,而且收入普遍较低,在无力应对生活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同时,也往往缺乏足够的养老保险覆盖,这一群体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脆弱性与经济状况值得特别关注。
日结小工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表现,揭示了中国农民存在的普遍养老困境。正如农村居民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会增加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但农业劳动者的普遍收入水平与养老保险购买能力之间的矛盾成了关键问题。
□张宁
上一篇:
让乡村“有名”更“扬名”
下一篇:
上一篇:
让乡村“有名”更“扬名”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