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6版:印象广东 发现之旅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农户的“摇钱树”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3年10月22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罗定肉桂种植历史十分悠久。肉桂本是山中野生植物,秦汉时期,当地农民已自发种植,加以利用,其后不断发展。据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编纂的《罗定州志》记载,当时罗定山区种植肉桂已有相当数量。到了民国时候,“罗定桂、广宁竹、怀集木”已成为当时广东有名的三大山林特产,誉满南粤。罗定人把桂树当成“摇钱树”、“吉祥树”,所以至今境内山区不少民宅的院前屋后还生长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桂树。
  肉桂喜温暖湿润气侯,在世界上只有中国和东南亚少数国家在北纬的一定地域内能够种植。两广是中国肉桂主产区,而位于两广交界的罗定市得天独厚,成为适宜种植肉桂的区域中心。罗定市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57%,土地多以红壤和赤红壤为主,土壤母层较深,质地疏松,通透性强,pH值在4-5.5之间,非常适合肉桂生长。
  罗定肉桂主产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在60%以上,有11条大小河流围绕其间,常年青山绿水,无“三废”污染,在肉桂生产中,极少使用化学农药,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的限量,因而质量上乘,深受国内外客商和消费者的欢迎,供不应求。
  近年来,罗定以“公司+理事会+农户”的模式,大力推动肉桂产业不断发展,以榃滨、泗纶、黎少、连州、加益、附城、分界7个镇为主产区,带动11500多农户种植肉桂,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解决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问题,在海内外素有“桂乡”之美誉。2000年,榃滨镇肉桂生产基地被省政府列入“一品一乡”扶持项目;2002年8月,罗定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组委会评为“中国肉桂之乡”。桂皮以帆船牌商标注册,是出口免检产品。2008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罗定肉桂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如今,罗定肉桂的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已经形成,2013年,全市种桂农户达9万多户,种植面积44万亩(其中榃滨镇10.5万亩,泗纶镇6.2万亩),有桂皮加工厂8家,桂油厂5家;产桂皮6655吨,桂油410吨,均占全国的1/5强,肉桂产品产值10亿多元;产品大部份销往欧美、日韩、印度和中东各国,桂皮桂油出口量占全国的20%以上,成为罗定出口最大宗的山林特产之一。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