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胎儿肝脏“跑出”肚脐

中山六院多学科团队联合产时手术修复先天畸形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4月10日版次:06

  医生将膨出物表面的脐带组织分离,让肝脏归位。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本该待在腹腔内的肝脏,却从肚脐处“偷跑”出来,小宝(化名)尚在娘胎里,就被诊断为脐膨出。到母亲孕27周时脐膨出已有成年人的拳头大小。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产科、小儿外科、超声科、儿科、新生儿科等8个学科团队紧密协作,为小宝行一期修复手术,即出生后立即行腹壁缺损关闭,让肝脏归位。目前,宝宝能够自主呼吸,正常吃奶,生命体征稳定。
胎儿脐膨出拳头大
  家住广西的黄女士在宫外孕休息数年后,终于在去年再次怀上了宝宝。就在她满怀憧憬成为母亲时,孕中期产检又生意外。
  超声检查显示胎儿脐带入口处低回声包块,13mm×12mm×12mm,考虑胎儿脐膨出声像。据医生初步推断,膨出内容物为肝脏,不排除腹裂的可能。黄女士和丈夫非常焦虑,他们舍不得放弃来之不易的宝宝,又担心宝宝将来有更严重的问题。
  “产前筛查发现胎儿结构畸形是产前诊断的指征,建议羊膜腔穿刺采集羊水标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基因芯片检查。”中山六院产科高羽主任为黄女士做了详细咨询,排除了染色体异常。
  黄女士选择继续在中山六院产检。接连几个月的超声检查都提示宝宝发育良好,但腹壁缺口越来越大,到孕27周时,脐膨出的大小已经达到45mm×46mm×44mm,约有成年人的拳头大。
产时手术回纳肝脏
  黄女士在孕36周+5天时,按计划入院待产。产科组织影像科、超声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科和麻醉科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一致认为,脐膨出最佳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关闭腹壁缺口,且患儿出生后尽早手术预后更好,能够降低麻醉难度与风险。
  小儿外科主任王德娟主任医师做过多例脐膨出手术,经验丰富。她向黄女士夫妇耐心讲解手术方案。第一方案,行产时外科手术(一期修复),优点是无感染、效果好,但新生儿麻醉手术风险高,需要气管插管一周左右,而且要求脐膨出大小不超过7厘米。第二方案,在宝宝出生后用输液袋套住脐膨出,每日缩紧一点,待复位后进行二期修复。第三方案,如果宝宝出生时脐膨出太大,建议先保守治疗,延期修复。
  手术日期定在3月28日,黄女士孕37周+5天。当天上午8:30,产科高羽主任为黄女士进行剖宫产。为保护宝宝脆弱的腹部,手术采用了非常规的协助胎儿背部优先娩出的方式,仅5分钟就协助娩出重3330g的男婴。
  小宝出生时肤色红润,哭声响亮,腹壁上顶着一个硕大的球形肿物。小儿外科专家查看新生儿后,确认可以按第一种方案进行手术,即出生后立即行腹壁缺损关闭,一步到位。
  在充分考虑新生儿全身麻醉的难度和风险后,麻醉科团队顺利完成了最危险的气管插管和麻醉。当王德娟主任将膨出物表面的脐带组织分离后,发现由于膨出物巨大导致关闭腹壁缺口较大,决定采用自体筋膜皮瓣移植修复。
  8个学科10余名医护人员通力合作,经过1个多小时细致的手术,成功为小宝完成腹壁缺损关闭术,让膨出肚脐的肝脏归位。母子平安。
即时修复预后更好
  “由于宝宝腹腔容积比较小,将外部裸露的肝脏回置后,会对他的心肺等造成压迫,可能导致心率下降、呼吸困难等问题。宝宝术后的恢复才是关键。”儿科肖昕主任说。
  术后小宝转到了新生儿科,需要禁食与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接近一周的时间。在密切监护下,小宝在出生后第6天成功脱离呼吸机,生命体征保持稳定,第14天摆脱了静脉营养,能够正常吃奶。目前仍在住院观察。
  王德娟主任介绍,脐膨出又称脐突出、胚胎性脐带疝,为先天性腹壁畸形,是胎儿期脐及腹壁组织发育障碍而使腹腔脏器疝入脐带的外膜造成。典型的脐膨出畸形表现为腹部中央脐带处有透明的囊,内含物为小肠、结肠等腹腔脏器,也可见肝脏、脾、胰腺甚至膀胱等。
  该病新生儿发生率为1/3200-10000,男孩较多见,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原则上,脐膨出的患儿需要立即手术,否则会出现局部皮肤破溃、坏死、感染,威胁生命,重者可致患儿死亡。
  医生将膨出物表面的脐带组织分离,让肝脏归位。

下一篇:护咽食疗三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