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2021“世界帕金森病日”——“关注患者生活质量”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4月10日版次:06
帕金森早用药 生活工作照常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郝黎 张蓝溪 靳婷

  4月11日是第25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帕金森生活质量”。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肢体震颤、活动迟缓为典型症状,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寿命的“第三杀手”。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主任、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王丽娟指出,帕金森病在最初的3-5年内是药物治疗的最佳时机。发病早期就得到合理治疗,大多数患者运动症状能够缓解,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甚至能够坚持工作。
早诊早治,避免残障
  据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发病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有关。常见的症状包括静止时手、脚,或嘴不自主地抖动,肌肉强直,肢体活动缓慢、动作幅度变小。此外,该病还常伴有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看不见”的症状(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情感淡漠、焦虑、抑郁、便秘、睡眠质量差、记忆减退、出现幻觉等。且非运动症状往往先于运动症状出现。
  “帕金森病早期进展很快。”王丽娟主任强调,国际及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均建议早期治疗。在发病早期就开始接受合理治疗,大多数患者运动症状能够缓解。发展到晚期才开始治疗的患者,疗效有限,患者通常会出现明显的残障。
  然而,帕金森病早期症状常常是不典型的,容易被忽略或者被误诊。有的患者因为脖子痛被诊断为颈椎病,有的因为腰痛被诊断为腰椎病,还有的人走路时拖步,被误诊为“中风”。即使明确有手抖、动作慢,也不一定就是帕金森病。
  王丽娟主任提醒,临床上有几十种疾病,如脑血管病、正颅压脑积水、颅内感染、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都可能导致帕金森综合征表现,这与原发性帕金森病有本质的不同。患者有上述疑似的症状,一定要到专科就诊。
科学用药,稳定病情
  “在发病最初的3-5年内,是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最佳时机。此时治疗花费小,效果好。”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玉虎表示,帕金森病初起即使症状不明显也要治疗,早期干预能够以少量药物改善症状,维持生活质量,药物“蜜月期”更长,也不容易出现并发症。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需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规律服药,尽可能以小剂量维持治疗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切勿自行换药、停药,以免造成撤药恶性综合征等严重不良后果。
  张玉虎主任介绍,近年帕金森病治疗方法选择越来越多。除了口服药,还有透皮贴剂、鼻喷剂、舌下黏膜制剂、针剂等,部分已进入我国临床。对于伴有严重运动并发症的中晚期病患,可个体化选择新型抗帕金森病药物,以更好地控制病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