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6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脑起搏器助十年帕金森病患回归正常生活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4月10日
版次:
06
植入脑起搏器后可远程调整刺激参数。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朱斌 通讯员朱健 王舒慧)手脚不“听话”,不是“哆嗦”就是“僵”,广东云浮的连姐(化名)深受帕金森病困扰十年,在四年前植入脑起搏器后,终于回归正常生活。4月9日,连姐回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为脑起搏器续航、升级。
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卢健军表示,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在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接近2%,我国目前已有300万患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
十年帕金森手脚抖不停
来自广东云浮的连姐今年52岁,罹患帕金森病十年,手脚行动迟缓,抖动不停。
“只有睡着了,才能安静下来。”连姐回忆道,为了治病,她一直辗转于各大医院。刚开始接受药物治疗效果不错,但2016年开始,药物效果减退,连姐的手脚又不听“使唤”。
“花了很多钱治不好,偏方也没用,我都觉得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奔头了。”受尽了苦楚的连姐开始抑郁、焦虑。
2017年,在亲友的介绍下,连姐找到卢健军,经过综合评估,接受了脑起搏器植入。术后,经过调整刺激参数,连姐与常人无异。
4月9日,连姐再次找到卢健军。因脑起搏器电池快耗尽,更换了寿命周期更长的脉冲发生器和电池。
药物治疗不佳考虑手术
卢健军介绍,脑起搏器手术是一项新兴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它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以达到减轻和控制帕金森的目的。
“脑起搏器手术作为帕金森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患者病程4-5年以上,出现明显药效减退和异动症时,是进行脑起搏器手术的最佳时机。”卢健军说。
“以前不可充电的脑起搏器寿命一般在5年左右,会出现电池耗尽的现象,如不更换,患者会回到之前的症状。不过,随着技术进步,现在脑起搏器可以充电,寿命更长。医生还可根据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远程调整刺激参数,如脉宽、电压和频率,真正做到个体化治疗。”卢健军说。
专项基金帮扶贫困患者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勇表示,虽然脑起搏器是帕金森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价格相对昂贵,而且在很多地方没有纳入医保,这限制了许多有适应症的患者选择脑起搏器治疗。
为了帮助患有帕金森病或肌张力障碍等肌张力障碍的患者,2020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成立了广州市羊城暖蓉公益基金会,面向全国率先推出“杏林漫步”帕金森病慈善援助项目。
张勇介绍,“杏林漫步”帕金森病慈善援助项目主要资助全国经济困难家庭重症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性疾病成人患者(70岁以下)。病种包括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扭转痉挛、梅杰综合征等肌张力障碍疾病,适合脑起搏器治疗的患者。对于符合救助条件的患者,经专科医务人员和社工评估通过,每例资助3-8万元。
植入脑起搏器后可远程调整刺激参数。
上一篇:
2021“世界帕金森病日”——“关注患者生活质量”
下一篇:
上一篇:
2021“世界帕金森病日”——“关注患者生活质量”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