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寒暄”成“寒喧”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4月27日版次:13
| 一针见血 |
  《清末民初文坛轶事》(中华书局2005年7月出版)收录的《忆戈公振》一文中写道:“一日,赵尔巽来谒,项城方在聚仁堂楼上阅报,命侍卫延之人。寒喧毕,赵于无意中随手取《时报》一纸阅之……”这里的“寒喧”当改为“寒暄”。
  暄,本义为(太阳的)温暖。寒暄,指冷暖,引申为问候起居冷暖,泛指宾主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郭小川《西出阳关》诗:“不用介绍呀,不用寒暄,听见呼吸声就知道你过去在哪团。”上文中赵尔巽去拜谒“项城”(即袁世凯),主客见面后按照礼节自然要先客套一番,即“寒暄”。
  喧,义为惊呼,也指声音大而嘈杂。“寒暄”误为“寒喧”是常见差错。
  □阎德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