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巨婴是怎样养成的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11月28日版次:12

  冬青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 视觉中国供图

  第一次见冬青是在他父亲的葬礼上,赵叔去世的第二天,冬青才从县城工地上赶回来。没见过这样的孝子?父亲患病三个月,他没陪护过一天,父亲去世,他不紧不慢,姗姗来迟。
  冬青蹲在赵姨面前,责怪母亲不告诉他父亲去世的消息。赵姨抹着眼泪,拉着他的手,要他听话,去客厅给父亲守灵,他连连点头。我心想这人也不像传说中那样混不吝,听得进去人话。
  传说中的冬青生活自理能力差,生存能力差,需要赵姨24小时贴身照顾,和废人没有什么两样。
  赵叔的葬礼后,冬青回县城上班。再次见到他,我和赵姨正坐在客厅聊天,冬青回家探亲,他和我打招呼,具备基本的社交能力。中午一起聚餐,饭桌上,冬青低头扒饭,赵姨忙不迭地给他夹菜。我心里奇怪:这是冬青的家呀,他怎么比我还像个客人,还需要妈妈给他夹菜?
  冬青并非不会招待客人,他知道拿出他喜欢喝的饮料招待我,还把易拉罐打开。他话不多,我问,他答,很有条理性。我问他能不能自己去车站坐车回家,他说能。我问他会不会做饭,会不会照顾自己,他说会做饭,能照顾自己。赵姨在一旁打岔:“他只会做鱼汤、炒鸡蛋。”会做鱼汤、炒鸡蛋也饿不死呀!
  与冬青认识久了,我发现他身上有很多优点。他会烧菜,会洗碗,只是赵姨不让他做。冬青在家喜欢睡懒觉,一觉醒来,赵姨巴巴地凑上前给儿子盛饭,给儿子洗碗。家里养的有猫,地板上有猫毛,冬青拿起拖地机拖地,赵姨一把抢过来:“你不会用拖地机,我来。”冬青去给院子里种的石榴、无花果浇水,赵姨心疼地说:“大热的天,别浇水了,你都中暑了。”赵姨一会儿见不着冬青,就四处找儿子,走到哪里,就把儿子带到哪里。似乎冬青并不喜欢被人管束,他宁愿躲在卧室睡觉,躺在床上玩,也不愿意听妈妈唠叨。
  冬青都奔五的人了,年过六旬的赵姨还拿他当小婴儿。真让人搞不清是儿子有问题还是妈妈有问题。
  冬青的性子与世无争,他喜欢收藏:钱币、古玩。他平时不带手机,不用微信等社交软件,也不用移动支付,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赵姨带他去银行取钱,对他循循善诱:“青,你跟妈妈学着点,妈妈老了,以后来不了银行了,你得学着取钱。”冬青充耳不闻,背着手站在妈妈身后。
  冬青有过一次婚姻,有过一个儿子,与前妻离婚后,内向寡言的他性格大变,动不动就酗酒发疯。赵姨总想趁着她身体硬朗,把冬青现在乃至将来的生活安排好。老姐妹们都知道赵姨家庭条件好,退休金高,一个人比三个人挣得都多,都愿意牵线搭桥给冬青介绍女朋友。在赵姨的陪同下,冬青见了一个又一个姑娘,都没有合适的。
  赵姨说:“我就想找个好女人照顾冬青的饮食起居。”她又说:“冬青不能给人家遮风挡雨,我生养的孩子我清楚。”婚姻是各取所需,赵姨只想索取不想付出,世上哪儿有这样一本万利的婚姻?赵姨能说能干,精明强势,在她的衬托下,冬青可不就是个废物!
  回到家里,冬青就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在县城工地上,大事小事,冬青都自食其力。没有妈妈在身边,他过得也不差。
  冬青是退伍军人,在城市里有一份旱涝保收的公益岗工资,他还有电气焊的手艺,在县城工地上做工。平时,他没有奢侈的消费,对吃穿不讲究。除了他自己的两份收入,赵姨还一股脑地给儿子攒钱。
  赵姨总担心她百年之后,冬青掉入社会底层,她又担心冬青名下有房产,有积蓄,前儿媳和孙子回来分割。知情人透露冬青婚姻失败不仅仅是夫妻俩的原因,赵姨在中间没起什么好作用。
  自始至终,赵姨都没看上前儿媳,像防贼一样防备着人家,还总怀疑孙子不是冬青的亲骨肉。别看冬青待人友善,对待自己的妈妈,他喝点酒疯起来就不管不顾。每每此时,强势的赵姨都束手无策,既心疼又无奈。
□徐俊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