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低空经济”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4月02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科技飞速发展,航空业的未来已不局限于万米高空。2024年的春天,低空经济成为一个热门词。中国民航局3月29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有超126万架无人机,同比增长约32%。2023年,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超2300万小时。民航局已批准建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17个、试验基地3个,覆盖城市、海岛、支线物流、综合应用拓展等场景。(3月30日新华社)
  @光明: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飞机的出现改变了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并持续影响至今。因为飞机的存在,广袤的天空成为新的经济资源,人们在天空中划分出密密麻麻立体多层的“空中通道”。这些天空中的道路仅有中高空部分被民航等领域大量使用,我国天空的低空部分现今仍处于待开发状态。过去我们常常说,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概念同样适用于低空经济。我国低空航路尚待开放开发,因此低空经济,必是一片前景广阔的蓝海。
  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有其独特之处,且是世界其他国家尚未完全涉足的领域。传统低空经济发展模式基于通用航空市场,概括而言就是用人们认知中的螺旋桨小飞机来发展低空观光旅游、极限运动、农业喷洒灌溉、短途客货运运输、航空教培、应急救援等等。
  @刘晓非:低空经济中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探索不仅能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便利,更能实实在在地创造经济效益。比如,在云南、贵州等道路崎岖的山区,地面运输是很麻烦的,但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取直线可能很近,这样就能高效地完成贵重、时效性强的产品运输,释放经济效益。
  低空经济也将带来人才培养上的颠覆性改变。当低空航空器被大面积使用,相应操作人员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如果融合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操作人员的门槛则更低,这也就意味着,通过简单的培训,绝大多数人都能操作低空航空器,普通民众最终将融入低空经济的发展中。
  不过,要想真正投入大规模使用,除了飞行器本身还需改进外,目前起降场等配套设施也应慢慢同步建设,因此,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李成名:我国低空经济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起步尝试阶段,将无人机等航空器主要应用于野外环境以消除安全隐患;二是用于解决巡检、摄影等特定行业和场景的实际问题;三是应用相对成熟的阶段,也就是现在,低空经济开始走向民生,走向消费级,步入大众视野。
  无人机、人工智能、通信三大技术融合,将改变人类的整个行为方式。飞行汽车就是未来可能的融合产物之一。2月27日,全球首条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跨城跨湾航线在我国演示飞行成功,两架无人驾驶的eVTOL从深圳出发,在飞行20分钟后抵达珠海。这似乎让人看到了未来飞行汽车的可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