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钓鱼”钓的啥鱼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7月11日版次:12
| 民间语文 |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行这么几句话:“本以为走进了哥哥的心房,却没想到只是游进了哥哥的鱼塘,以为哥哥只有个鱼塘,没想到哥哥是个海王,还掌管七大洋。”与之相关的,还有“养鱼”“钓鱼”等一系列说法,如“高端玩家自由局,少谈恋爱多养鱼”“留得鱼塘在,不怕没鱼钓”……看到这里,不由得产生疑问,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些词语都是对男女感情交往中一些行为的指代。“钓鱼”“养鱼”都是述宾结构,原义是对鱼类施加某个动作,而在人际关系中,则成为一个系列性比喻:将在一段情感关系中,如同用诱饵吸引鱼群一样,用高超手段吸引一群暧昧对象,但并不确定恋爱关系的行为比作“钓鱼”。而后续和这些人保持暧昧关系的行为又如同把钓来的鱼儿养在池塘中,故比作“养鱼”。而“海王”原本是DC漫画中的超级英雄,拥有统治所有海洋生物的力量,现在用来指代滥情之人,其暧昧对象多得连“鱼塘”都已经装不下了,养鱼数量足以和海中之王媲美。
  这些比喻背后有统一的认知基础:鱼与垂钓者是猎物与猎人的关系,身份是不平等的,鱼往往为垂钓者所把控。而在情感交往中,当一方处于主要掌控地位、能轻松控制感情节奏时,他就可能与多人保持暧昧,而那些暧昧对象们对此并不知情,误以为是一对一的恋爱关系,这样就构成了情感交往中的不对等关系,就如同鱼和钓鱼者一样。
  为何会出现这样不健康的情感关系呢?由于社交平台的飞速发展,人们拥有了更多交友互动的机会,这为“海王”养“鱼”提供了平台。而且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一些爱意的表达似乎不会像以前那样羞于启齿,快餐式爱情比比皆是。“海王”们往往不愿意承担后果,享受游弋于暧昧关系中的状态,但这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也是不健康的价值追求,并不值得提倡。
  “钓鱼”本质上是采用抛出诱饵的方式来吸引被表象迷惑的鱼上钩。这种欺骗行为,除了存在于情感领域,还存在于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执法过程中,就有“钓鱼执法”的说法,即“当事人原本没有违法意图,在执法人员的引诱之下从事了违法活动”。
  在网络论坛上,也有“钓鱼”活动,就是针对一些社会争议话题,有人故意发布无脑或者偏激的言论,来吸引其他网友参与,达到引战或赚取流量的目的。经常会有人直接指出说“别再钓鱼了”,就是对类似“钓鱼”评论的讽刺。凡此种种,都和“钓鱼”的最初含义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所以才在社会生活中生发出了各种比喻用法。
□熊苏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