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吞一颗“胶囊” 轻松查胃镜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7月16日版次:11

  “胶囊”胃镜和小巧的便携记录仪。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杨隽莹

  吞一颗“胶囊”,借助手机终端就能轻松完成胃镜检查,这样的场景已成为现实。7月12日,在广州举办的2024南方消化论坛暨第十九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上,全球首款适用于家庭场景的智能胶囊胃镜系统(手机胶囊胃镜)正式发布,有安全舒适、高效便捷的优势,一次检查全程只需20分钟,与电子胃镜诊断一致率达到了99.4%。
  据了解,该款手机胶囊胃镜由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刘思德教授团队历时16年研发,目前已在临床应用。
“胶囊”+便携记录仪
手机引导轻松完成检查

  发布会上,技术人员进行了手机胶囊胃镜的场景演示。区别于传统胶囊内镜,该系统不需要大型磁控设备,硬件只有一颗“胶囊”、一台小巧的便携记录仪,借助手机app联网完成检查。
  受检者需要禁食,做好消化道准备。检查前喝水600毫升左右,接着取出“胶囊”用手机的手电筒照一下激活,与手机APP进行连接,随后以少量水吞服“胶囊”。根据手机APP视频和语音引导,受检者在床上改变体位,按左侧卧位、平卧、右侧卧位、俯卧位,引导胃镜胶囊沿预设肠胃轨道移动,摄像头以每秒3帧连续拍摄胃部数码影像,并全程在手机上展现。相关影像会同步传送到云端AI分析,提供给医生审核进行阅片诊断。最终,检测报告发送至受检者的手机告知。
  “对很多人来说,做胃镜的过程比较痛苦,但是检查又特别重要,我们期待有一款高效便捷的胶囊胃镜,能够实现舒适检查,覆盖到广泛的胃癌风险人群,助力胃癌防控筛查。”刘思德教授表示,手机胶囊胃镜已经初步具备这些功能,全程只需20分钟,就可轻松完成一套胃镜检测,约15分钟自动生成检查报告发送到手机,真正满足了家庭检测的应用场景需求。
盲区监测避免漏诊
8个位点绘成“胃壁地图”

  那么,如何确保一颗“胶囊”在胃内全方位巡行照相,避免漏诊?据介绍,手机胶囊胃镜采用了位点盲区监测,引导受检者通过变换不同的体位,让“胶囊”在胃内形成一个环形走位,绘成一张“胃壁地图”,展现胃部解剖部位覆盖情况。
  手机胶囊胃镜共设置了8个位点,“胶囊”进入胃后,将依次经过贲门、胃底、胃体上部、胃体下部、胃窦、幽门、胃角、胃体小弯。“胶囊”在各个位点先后停留照相,每拍一张照片,对应的数字模型位置就会被点亮。系统设定必须完成预设的所有拍照点,即胃部盲区100%覆盖。一次检查将拍摄5000-8000余张胃部图片。
  依托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在胶囊内镜积累的临床经验,结合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开发的云端AI阅片,能够在这些海量影像中快速识别病灶,辅助医生快速准确诊断。
  经严格的临床试验数据比对,在多中心159例受试者中,该智能胶囊胃镜系统与电子胃镜相比,诊断一致率为99.4%,达到了临床预期。
  刘思德教授表示,手机胶囊胃镜具有多场景适用的优势,配置成本较低,适合在社区医疗机构推广。根据测试,该系统每分钟能够处理超过1000人次的检查,更好地满足大规模人群胃镜初筛的需求。
  据悉,该款新型胶囊胃镜检查于今年3月取得医用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目前定价为4405元/次,必须在医疗机构由医生指导下开展检查,对于满足适应症的住院患者支持医保报销。
  刘思德教授透露,研发团队正在开发适用全消化道检查的胶囊内镜系统,将进一步提升“胶囊”电量续航能力和人工智能辅助阅片准确率(胶囊停留全消化道24小时,拍照可能超过20万张),以更好地助力消化道早癌筛查防治工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