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男子心跳停搏12分钟 医护急救31分钟恢复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7月16日版次:11

  术前(上)术后(下)造影图对比。

  6月25日,一个平凡的日子,却因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而变得不平凡。早晨8点17分,伍先生在工作中突然遭遇心脏骤停,意识丧失、抽搐,生命悬于一线。幸运的是,现场群众迅速反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紧急呼叫120。
  时间就是生命,在与死神的赛跑中,每一秒都至关重要。8点29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医院的急诊团队火速抵达现场,面对已经心跳停搏12分钟、情况危急的伍先生,他们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心肺复苏抢救中。
  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反复电除颤……急诊团队争分夺秒,经过31分钟的持续努力,伍先生的自主心跳终于被成功恢复。然而,这场战斗远未结束,患者被紧急转运至ICU进行进一步治疗,那里,另一场生命守护战正悄然打响。
  在ICU,伍先生的生命体征依然极不平稳,多次出现心脏骤停、瞳孔散大、血压测不出等危急情况。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ICU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心肺复苏、呼吸机治疗、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终于使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
  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为了找到心脏骤停的根源,ICU团队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筛查,最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血管科严华主任团队的紧急会诊和介入下,患者迅速接受了冠脉造影和血栓抽吸等手术,成功开通了闭塞的右冠状动脉,挽救了濒死的心肌。
  术后,伍先生再次回到ICU,面对两次心脏骤停、急诊PCI术后、心源性休克以及严重的肺部感染等多重挑战,如何进行精确的容量管理?如何适度控制镇痛镇静?血管活性药物如何滴定?如何把握IABP的调节与撤离时机?以及呼吸机参数的动态调节无一不在考验着ICU医生的大脑神经。更为不利的是,术后患者并发了严重的肺部感染,如何迅速有效控制感染,避免心功能的恶化,再次成为ICU面临的难题。
  ICU方统念主任团队及时决策,动态评估病情,精准把控大循环、微循环、心功能以及感染交织的复杂局面,适时调整每一项治疗,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患者心脏功能逐步改善,神志转清,术后第二天成功撤离IABP,肺部感染逐步好转,术后第6天,伍先生成功拔除了气管插管,并转至心血管科继续治疗。
  此时,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脏骤停12分钟的伍先生终于转危为安。    □朱斌 李朝 金小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