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腹痛三天以为阑尾炎 真相竟是鱼刺穿肠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3月27日版次:06
  近日,一名19岁的大学生小冯(化名)因误吞鱼刺而引发了一场生命危机。起初,他仅感到喉部轻微不适,未予重视,但三天后右下腹的剧痛让他不得不就医。
  据小冯回忆,他在与同学聚餐时不慎吞下一根鱼刺。起初并未觉得异样,直到72小时后,右下腹突然传来剧痛。他以为只是普通的阑尾炎发作,便前往当地医院就诊,但经过消炎药治疗后,疼痛并未缓解,反而愈发加剧。
  情急之下,小冯被紧急转诊至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接诊的龚瑾主任医师在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了一个关键细节:患者近期确有食用鱼类。结合患者的疼痛部位和压痛范围,龚瑾主任高度怀疑鱼刺可能穿透了肠壁。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龚瑾迅速安排了增强CT检查。检查结果令人震惊:一根3厘米长的鱼刺已经穿透了肠壁,并在周围形成了炎性包裹。
  面对如此紧急的病情,龚瑾迅速组织医护团队制定手术方案。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创伤,他们决定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
  在龚瑾的指导下,包真博士主刀、邓欣博士默契配合,通过腹腔镜微创技术建立“生命通道”。镜头下,鱼刺如同插在肠壁上的匕首,周围已出现脓性渗出。专家在镜下精准操作,既完整取出异物,又修复了受损肠壁。
  “原本以为要大动干戈,没想到创伤这么小!”术后,小冯很快便能下床活动。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对于任何腹痛症状,都应仔细回溯过去72小时的饮食情况。龚瑾特别强调,这一点对于青少年患者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常常因害怕受到责备而隐瞒误吞异物的经历。这就要求医生在诊断时,需如同侦探般敏锐细致,抽丝剥茧地探寻病因。像鱼刺、骨头碎片这类尖锐异物,一旦被误吞,极有可能刺穿消化道或相关组织,进而引发严重感染、穿孔,甚至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食用鱼类等有刺食物时,一定要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以防误吞异物。倘若出现腹痛、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朱斌 包真 张灿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