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婚姻登记”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5月13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据央广中国之声报道,5月10日起,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施行,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在外地工作、生活甚至短暂停留的居民,可以凭身份证就近办理婚姻登记,政策惠及面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不少城市借此契机,开始尝试“旅游婚登”新业务,打造“领证新地标”,将婚姻登记部门迁入历史保护建筑、公园等热门景点。
@陈艳:民生关怀照见治理智慧。婚姻登记制度的改革,折射出对个体幸福的深层关切。更深层次上,这一政策释放出多重社会效益。消除婚姻登记的地域限制,有助于推动人才在全国范围内自由安家立业;外来务工人员“落地即安家”,有助于增强城市归属感;与生育补贴、托育服务等政策形成合力,传递婚育友好信号,缓解年轻人“不敢婚、不愿生”的焦虑。
@赵阳:此次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回应人民需求,打破户籍壁垒,是一次体现民生温度的政务改革。一方面,政府聚焦社会痛点。在原本的制度下,部分跨城打工的青年群体异地登记结婚困难,登记的成本高、流程复杂。政策改革后,解决了异地登记难题。另一方面,政府切实提高了行政效率。利用人脸识别、数据库等技术加持,可以简化过去繁琐的办理程序,用技术便利政务服务,有利于加快实现全国政务一体化趋势。
然而,要想政策真正落地,后续的配套服务和文化观念的转变还得跟上。由于新政策刚刚实行,我国婚姻登记的信息数据库可能存在漏洞,部分偏远地区技术落后,也给信息采集增加了难度。因此,下一步政府要继续加快全国婚姻登记信息数据库建设,完善后续配套服务。
@辛静:眼下,全国多地都在积极打造婚姻登记新场景。像部分婚姻登记机关就迁入历史保护建筑、公园等甜蜜地标。同时,一些地方还推出配套的个性化登记服务体验。如有的提供视频连线服务,让新人在全国各地的亲友都能同步见证甜蜜时刻;有的设置定制化的结婚证造型拍照装置……
这些新尝试,无论是登记场景的创新,还是配套服务的延伸,一方面让领证从过去单一环节的“例行公事”变成了更愉悦的、多环节的“登记体验”,满足了现代人对仪式感、情绪价值的更高追求;另一方面,新的登记场景打造和登记服务完善,也增加了“旅游登记”的可能性,从而给发展“甜蜜经济”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上一篇:
农民工老龄化问题应引起重视
下一篇:
农村学生抑郁风险高,构建“心理护栏”迫在眉睫
上一篇:
农民工老龄化问题应引起重视
下一篇:
农村学生抑郁风险高,构建“心理护栏”迫在眉睫
分享: